Read the post in:
English
鹹、酸、甜,韓式泡菜有著以上豐富的滋味,而這個沒有魚露!這次的食譜帶著你一步一步自製韓式泡菜。

自製韓式泡菜 (無魚露)
Homemade Kimchi (Vegan)
我非常愛韓式料理,其中當然包含聞名全球的韓式泡菜。它的酸、甜、鹽滋味讓我總是能一口接一口! 自製韓式泡菜能自己調整食材和甜度,而且一次可以做很多,放在冰箱就一直都有小菜可以配了。
市售許多泡菜都有含魚露,飲食轉為全植物性、成為 Vegan 後,當然也不能因此遺失享用它的權力。所以來自製無魚露、全植物的 Vegan 韓式泡菜吧!
其實我一直想做韓式泡菜想很久,應該想了有 1 – 2 年吧。那為什麼遲遲不動手做呢? 因為我過去對自製韓式泡菜有個「刻版印象」,覺得…
- 自製韓式泡菜”好像很麻煩”
- 手邊沒有重要的食材:韓國辣椒粉,它好像很難買的到
但後來發現事實是..
- 自製韓式泡菜其實還滿簡單的 ─ 抓醃、混合食材、放進容器冷藏,就醬!
- 缺的韓國辣椒粉其實非常好找,網購或是在家附近的華新街就有賣
這告訴我:不管對任何事情都不要有刻版印象。(應該合理吧? Haha.)
我的理想韓式泡菜
相信大家應該對韓式泡菜的味道不陌生,但因為各家有各家的作法與食譜,因此在泡菜的酸、甜、鹹、辣比例上也稍不同。
聽去過韓國的朋友說,在韓國當地吃到的泡菜比台灣的鹹,通常都會搭配蔬菜或是其它食物一起食用。我喜歡的韓式泡菜口味不會太重,可以直接單吃。
這次為了試出合自己口味的韓式泡菜,也有些特別的體驗,記得第一次做的時候沒有盡可能把第一次抓醃的鹽水給倒乾淨,吃的時候整個鹹到嚇到。但這些失敗都是為了美味的成果,記得是試作了 3 次,才終於試出自己喜歡的味道、食材比例。
我喜歡的韓式泡菜是鹹中帶甜、酸度與辣度皆適中、不會太過強烈。當然,你也是可以依個人口味調整調味料的用量,但一如往常,我都先建議照著食譜製作,覺得不夠辣、鹹、或甜,都可以再調整增加。

也為了製作道地一點的韓式泡菜,趁著葉哥去年去韓國玩時,幫忙帶了一包韓國辣椒粉回來。
只是說… 原以為在韓國買會比在台灣買便宜,但後來一問葉哥才發現這一包樂天辣椒粉還真不便宜,換算台幣好像要 NT.500 以上。雖然是很大包啦,但 … 真的覺得有點貴。
但買了都買了,而且這樣也給我理由,要我一直做泡菜了! (笑)

融入更多蔬果的自然甜味
你若有 Follow 我一陣子的話,應該會了解,我是個很喜歡「甜味」的人,但我喜歡的甜並不是一般白糖的單調甜,而是有深度、滋味的甜、來自蔬果的甜。
其實白菜本身就有自然的甜味了,但為了讓它有更多自然甜味,這次添加的糖並不多,只有用一點點糖來提味,額外的甜是來胡蘿蔔、蘋果與洋蔥!
這些來自蔬果的甜味除了讓我不需要加太多額外的糖,也讓它的甜味更有層次與深度。

如何自製泡菜
將大白菜扒開、分離葉片、洗淨,瀝乾後切成大片塊,放入大盆中。

將鹽加入白菜盆,用手抓白菜,白菜會慢慢釋出水份,體積會明顯變小。讓它靜置 1-2 小時。靜置時可以處理其它食材。

將蘋果與洋蔥大略切塊,放入食物處理機中攪打出汁液。

將白米粉與水於小鍋中混合均勻,用中小煮滾,煮至有點像粥的微稠濃狀態。熄火置於一旁靜置稍放涼。
將白菜盆中的水份倒掉,再加入薑碎、蒜末、胡蘿蔔絲、蔥段、糖、胺基酸醬油、白芝麻油、辣椒粉、洋蔥蘋果碎,與冷卻的米糊。
帶手套用抓的方式混合全部,使所有食材都覆蓋於醬汁內。

將混合均勻的泡菜放入密封盒或密封罐中,冷藏 5 – 7 天就可以取出享用。若喜歡酸一點,可以再放久一點,放愈久會愈酸。

泡菜是我最喜歡的配菜之一,另外愛的配菜還有 清蒸臭豆腐 還有 中東鷹嘴豆泥。有空的話希望你們也可以試試看。
而如果你對更多韓式食譜有興趣,也可以看看:
自製全植物韓式泡菜 Homemade Vegan Kimchi
食材
- 1 顆 山東/韓國大白菜, ~3 pounds (~1360g)
- 3-4 Tbsp 鹽, 抓大概
- 1/2 Tbsp 薑末
- 2-3 cloves 蒜頭, 切碎
- 1/4 cup (60 ml) 胡蘿蔔絲
- 1 根 青蔥, 切段
- 1 Tbsp 黃砂糖, 可試個人口味增加
- 1/2 Tbsp
liquid amino acid 胺基酸醬油 , * - 1 tsp 白芝麻油
- 2 Tbsp 韓國辣椒粉
- 1/4 顆 中型蘋果
- 1/4 顆 洋蔥
- 1 Tbsp 白米粉
- 4 Tbsp 水
作法
Video
備註
- *胺基酸醬油:它的味道比一般醬油味更有深度,若無可用醬油替代
- 保存:放入密封盒或密封罐中冷藏保存,約可放一個月